5月25日,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要求,建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部教师教育司组织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师范院校以及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高校召开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线上工作调度会。教师教育学院有关负责同志、教师代表以及全体小教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并认真学习了会议内容。会议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宋磊主持。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郑永和介绍了关于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调研情况。浙江省教育厅、山西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厅分别就本省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组成、现状及展望分别做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广西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分别就各自学校的科学教师培养工作和经验做法进行了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作了总结发言。

任友群司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是加快实施科教兴国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先手棋”,是新时代把握科技创新自主权、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而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扩大科学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强化小学科学专业师资量的提升,尤其要侧重理工科背景小学教育专业科学课程师资的培养力度。二是优化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建构培养“卓越小学科学教师”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三是强化协作、创新培养机制。构建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和基地学校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推动校地及师范院校之间协同合作,共创共生科学教育资源。四是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要统筹规划,积极作为,着力培养卓越小学科学师资,主动服务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此次调度会为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小学教育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以及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提供了理念指引和行动遵循,在学院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教育系系主任王亚彬博士谈到,通过聆听有关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调研情况的汇报,我认识到目前我国总体上面临小学科学师资短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供给能力不足、科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强和改进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必须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全社会多方协同,向兄弟院校借鉴经验,大力支持和推进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严运锦博士表示,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高低和科技发展水平。卓越小学科学教师的理想规格至少应该包括科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能力、科学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能力、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双向整合能力。卓越小学科学教师不是仅靠知识灌输就能够实现的,必须在师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探究式”教学,让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深入小学科学课堂,进行“STAEM”融合课堂的观察、调研,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能力素养。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张莉说,小学科学教师应是高尚师德的践行者、科学教育事业的奉献者、科学教育实践的领跑者、科学综合育人的示范者以及专业自主发展的行动者。2021年6月电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到要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的第一项便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最新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科学教育”的任务至关重要。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马伟芳说,认真聆听了今天调度会的内容,梳理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我认为小学科学教育一是基于PISA科学素养测试审视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着眼未来生活挑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二是理解科学的本质,解决科学教育的积弊;三是基于STS教育,探寻科学教育新范式,建立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融洽关系;四是建构科学核心概念,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名研究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未来科学教育事业放可增砖添瓦。